中报]中石科技(300684):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吴晓宁、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SHU WU及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SHU WU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属于计划性事项,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其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及应对措施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分析”-“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2年半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以上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发行人、公司、本公司、中石科技
北京导能技术有限公司、系中石有限前身
北京中石伟业技术有限公司,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系公司全资子公司
北京中石正旗技术有限公司,系公司控股子公司
JONES TECH(USA),INC.,系公司在美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无锡中石伟业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系公司全资子公司
北京盛景未名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国泰君安证券、保荐人、保荐机构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
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如电磁感应、电磁波、电磁场等
任何在传导或电磁场伴随着电压、电流的作用而产生会降低某个装置、 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或可能对生物或物质产生影响的电磁现象
利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对电磁波产生衰减或反射的作用
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其功能,而又不产 生不能容忍的干扰。对于当今的电子产品,其电磁兼容性是指产品既不 要产生过大的电磁干扰,影响其他产品或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应有一定 的承受其他产品或设备的干扰能力或抗扰度。
将热量从高温区传到低温区的过程
2022年 1月 1日-2022年 6月 30日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简称
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名称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中路 3号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中路 3号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1年年报。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的名称,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报告期无变化,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1年年报。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后的净利润(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1,965,483,682.24
1,963,471,938.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
1,584,054,087.09
1,650,577,471.07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 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 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主要系收到的个税手续费返还款。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无论何种行业的电子设备都涉及到公司的功能材料和组件,目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
于消费电子、数字基建、智能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
纵观电子产业的发展,头部代是 PC互联网,第二代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而新一代互联网将实现各种设备连接上网,向“万物互联”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 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 of Things,智慧互联网)的概念。AIoT蕞终实现智能化的物联,需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单机智能、
互联智能、主动智能,目前正处在单机智能向互联智能进化发展的阶段,设备终端智能化发展已逐渐成熟。目前,消费
电子行业正在积极拥抱 AIoT浪潮,从全球范围来看,AIoT 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数量激增。随着
AioT平台智能交互服务的成熟,消费电子产品边界逐步打破,设备间连接开始向系统间互联转变,简单的数据传输向信
息的感知交互与分析反馈转变,单一场景应用向多场景融合转变,消费电子产品从“万物互联”走向“全场景智联”。
在 5G+AI趋势下,AR/VR设备、折叠屏手机、智能投影、可穿戴设备等新消费电子终端将出现百舸争流的局面,公司将资源适度向这些高成长、新兴的新消费电子行业倾斜,有助于减少对传统消费电子的依赖,进一步扩展在整个消
费电子产业链中的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数字基建”)是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对
有效扩大内需、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等方面已经并将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将成为“十
四五”时期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2年 3月 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
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的指导方针,2022年 6月 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
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随着
各地方政府对数字政府的建设规划的加快部署,与智慧政务、智慧城市和数字安全相关的行业或将持续蓄势加力,数字
基建的需求和市场景气度都有望不断提升。
根据 2021年 11月 16日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建设新型数
字基础设施”被列为发展重点头部项,具体包括五大任务: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
与算力设施、积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将全
面拉动 5G网络建设、光通信模块、物联网终端、服务器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设备等新兴电子设备
需求。该《规划》特别提出“鼓励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应用液冷、水冷等高效制冷方案”,公司宜兴募投项目的水冷
和液冷散热模组等产品即服务于该领域。
“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的启动实施,将对通信设备、服务器等领域的相关产品带来显著拉动,公司基于为全球龙头
通信设备供应商提供热管理解决方案二十余年的经验,相关业务将在数字基建行业大发展中获得快速成长。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 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61.7万辆和 59.3万辆,同比均增长 1.2
倍,市场占率达到 24.5%,延续保持高增长态势,2022年 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327.9万辆和 319.4万辆,同
比增长均为 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 22.1%。在当前汽车电动化趋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 14.8%,较 2020年的 5.8%提升明显。伴随汽车电动化趋势的确立,
汽车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成为新兴业态重要载体,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
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2021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智能交通
产业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据《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全球智能
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双螺旋关系,未来随着电动车渗透快速提升,智能车有望快速放量,同时,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
带来的极致体验带来电动车产品力的进一步提升,有望反向促进电动化渗透的进一步提升。
智能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革命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具备移
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公及娱乐功能的智能座舱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升
级。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为三电(电池、电控和电机),目前电动车成本中汽车电子占比达 20%,未来将持续快速提
升至约 50%以上。公司将借助在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行业积累的解决电子设备热管理等问题的能力,主要面向智能汽车
上游企业包括感知、控制、通讯系统制造业(主要服务产品包括芯片、雷达等)及中游企业包括执行系统制造业(主要产
品包括智能中控屏等)。车规级芯片带来算力飙升,现有车辆运算平台基本都在百瓦甚至千瓦级运行状态,同时也衍生
了功耗、散热、电磁兼容与质量等多重挑战。在当前汽车形态与车辆环境下,如采用水冷散热方案,功耗蕞高需控制在
300-400瓦,与 5G手机十几瓦的峰值功耗相比,热管理问题更为突出。
2021年 10月 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更加完整、准确、全面的阐释了“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进一步明确,到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亿千瓦以上。
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行业的大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热管理功能解决方案(热模组、导热界面材料等)的需求,
公司以研发为主导,针对电子产品的基础可靠性问题(热管理等)提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涉及电子设备
功能性材料及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导热石墨产品(人工合成石墨、天然石
墨、石墨烯高导热膜等)、导热界面材料、热管、均热板、热模组、EMI屏蔽材料及密封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数字基建、智能交通、清洁能源等高成长行业。
人工合成石墨、天然石墨、石墨 烯高导热膜、单体厚石墨导热 膜、多层复合石墨导热膜等。
根据日本富士经济出版的报告,公 司是人工合成高导热石墨膜全球龙 头公司,品类齐全,技术领先。
手机、平板电脑、充电模组、 VR/AR 、智能家居设备、汽车电 子、新能源逆变器、新型显示装 置、高功率电力电子等。
导热填隙垫片、导热凝胶、导热 硅脂、相变材料、储热材料、高 回弹石墨材料、界面石墨产品 等。
在导热界面材料领域,公司深耕行 业 16年,是全球通信行业、消费类 电子主流导热界面材料供应商,公 司多项产品属于业内首创。
通信基站、手机、平板电脑、智 能家居设备、汽车电子(三电系 统)、电装设备等。
标准热管、薄型热管、超薄热 管、大功率薄型热管 HPS等。
用于热远点传播,特点是高效导 热、灵活应用,用于大功率芯片及 散热空间小的产品。
笔记本、服务器、游戏机、 VR/AR、通信设备等。
标准均热板、薄型均热板、超薄 均热板等。
用于热面传播,特点是超薄(蕞薄 可达 0.25mm)、低热阻、高效散 热、多向散热。
风冷散热模组-服务器散热模 组、笔电散热模组、清洁能源散 热模组、其他定制化散热模组 等;液冷散热模组-管式液冷 板、埋管式液冷板、一体式液冷 板等。
风冷散热模组-散热功率高; 液冷散热模组-防水防尘设计、比风 冷更节能、热流密度好、可靠性 好、可以进行灵活的流体通道设 计,适应更高散热功率场景。
服务器/数据中心、笔记本、PC、 一体式电脑 、游戏机、投影仪、 医疗、电子、电力等。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科学创新,目前公司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高导热人工合成
石墨技术、导热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热管/均热板/热模组技术等。
公司经过深入研究决策,将资源集中在与长期高成长领域密切相关的高增长、高利润业务中,将高成长行业确定为
消费电子、数字基建、智能交通、清洁能源四大领域。
消费电子行业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AR/VR设备、TWS、无人机、游戏机、智能家居设备(智能音箱、智能显示屏、Mesh Wi-Fi、智能 TV、电视棒等)等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
展望下一个十年,在万物互联时代,5G+AI趋势下,AR/VR设备、折叠屏手机、智能投影、可穿戴设备等新消费电子终端将出现百舸争流的局面,公司将资源适度向这些高成长、新兴行业倾斜,有助于减少对传统消费电子(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依赖,进一步扩展在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中的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
在消费电子行业,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导热界面材料、高导热石墨产品(人工合成石墨、石墨烯高导热膜、可折
叠石墨等)、热管、均热板、热模组、EMI屏蔽材料、环境密封材料和组件等。
公司产品可服务于以下数字基建细分领域:5G通信及下一代先进通信、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所应
用的具体终端设备为通信基站、服务器、光通信模块、路由器、SSD固态硬盘及安防设备等。
报告期内,公司从通信业务扩展为数字基建业务,产品全面覆盖数字信息收集、传输、储存与计算等各个环节的终
端电子设备,目前已完成以上行业的热管理等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在服务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热模组(尤其是液冷散热模组)、导热垫片、导热硅脂、导热凝胶、
导热相变材料、导热碳纤维垫等;公司目前已向国内外多家上述终端应用企业批量供货。
在通信领域,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导热垫片、导热硅脂、导热相变材料、导热吸波材料、FIP导电银胶、热模组、
EMI吸波材料、EMI密封材料和环境密封材料等产品。
在安防设备领域,公司可提供的主要产品:导热垫片、导热凝胶、双组份灌封胶等。
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瞄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领域的热管理功能解决方案。
在整个智能交通领域,公司可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不限于:热模组、人工合成石墨、热界面材料(导热硅脂、导热
凝胶、导热垫片)、EMI屏蔽材料等。目前公司部分产品已获得客户认证。
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行业,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热模组、导热界面材料等。目前公司与行业头部企业在
光伏、风电、储能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既有风光储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将积极跟踪氢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基于
公司既有核心技术和研发平台,挖掘热管理等解决方案在氢能源行业中的应用。
公司始终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正道取胜,鼓励创造性思维”的经营理念,投资于研发,投资于企业文化建设,投资
打造先进的管理平台,持续打造和提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立志在所从事的专业和业务领域成为行
业领先者,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公司坚信作为一家自主研发型专业公司,技术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公司在所从事技术领域,经长期持续投资和
积累,保证公司研发水准始终处于技术前沿,在若干方向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在人工合成石墨技术、导热界面材料技术、
热管、均热板、热模组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均建立了独立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平台,保有先进技术储备,各技术领域的
交叉融汇,形成公司独特的技术竞争力,可全方位、快速为客户诊断、分析热管理等领域的痛点,提供、模拟******及验
证先进的综合热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快速响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全面参与到客户从早期设计到蕞后量产交付全流程。
2、长期且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坚持大客户市场战略,始终把目标行业前 5名的大客户作为主要的目标服务客户。公司客户多年来以行业大客
户为主,公司根据每一大客户的需求和合作方式,为其制定服务组织和服务流程。从客户设计中心的项目早期设计参与,
到客户外协装配工厂的量产配合和大批量交付,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客户对公司的技术和资源
的依赖程度。主要客户包括通信领域、消费电子领域的全球知名品牌商和厂商。这些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行业技术领先,
牵引了公司在目标行业的技术领先;优质客户在管理方面的高要求,不断推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优质客户的良好信
誉保证公司的财务健康发展。公司在为大客户服务的基础上,提升创新意愿、动力和视野,主动挖掘客户需求,提升市
场竞争敏锐嗅觉,研究市场、行业和客户需求,在现有消费电子和通信行业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整体
解决方案,推广到更多消费电子和通信行业客户及数字基建、智能交通、清洁能源等高成长性行业客户,进一步扩大优
公司秉持数字赋能经营的理念,构建精益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工厂。 公司以 SAP/ERP系统为底座,贯通销售、生产、采购、质量、项目、财务、客服、设备等模块,将主营业务全价值链条纳入统一管理,集成 PLM、SRM、CRM等
多个先进信息系统,延展至研发、供应链、客户群深入进行数据交互取得协同效应。同时,集团范围内实行多云战略,
对核心运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及监控,实现集团全球范围内信息实时共享,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公司不断引进高端
智能装备及 AOI全自动化检测和识别系统,依托 MES系统实现制造管理过程数字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反馈
量产数据,使产品具有可靠品质保证和完整的可追溯性,同时,全面提升制造工艺水平,生产效率,改善制造成本。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服务于世界 500强等行业内领先外资企业和国内一线龙头企业,较早参与到全球化产业分工之中。
经过与头部客户长期业务往来的洗礼,公司在技术和管理各个层面与头部企业对标,形成了一定的全球化视野。同时,公
司是一家本土企业,具备较强的内部驱动力、独创的企业管理方法、上下一心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保证相较国外公司具
5、全球化、高弹性、高品质的产品交付能力
公司全球化布局生产基地,华东、华南、东南亚三地产能互相备份,可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带来的交付压力。同时,
具备因客户订单增加所需的快速扩产能力,不断进行工艺改进,良率和质量水平等方面逐步提高,增强了公司产品交付
6、开放心态,敢于变革的企业文化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秉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不故步自封,保持开放心态,敢于变革,深信“唯有变才是唯一的
不变”。近年来,公司强化企业内部培训,深度研究行业与市场现状,分析重点竞争对手业务模式和产业布局。报告期内,
通过公司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不断审视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趋势变化,全新认识所担负的使命、长期愿景、价值观、发
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公司坚信,开放心态,敢于变革的企业文化是保证基业长青的关键要素。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一、2020年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 1.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907 号)核准,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中石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 29,066,107股,每股发行 价格 28.59元,募集资金总额为 830,999,999.13元,扣除承销及保荐费用人民币 13,013,773.57元,余额为人民币 817,986,225.56元,另外扣除中介机构费和其他发行费用人民币 1,276,680.29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816,709,545.27元。 2.该次募集资金到账时间为 2020年 6月 18日,本次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 验,并于 2020年 6月 18日出具天职业字[2020]31162号《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 3.公司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为 36,992.93万元。
承诺投 资项目 和超募 资金投 向
是否 已变 更项 目(含 部分 变更)
截至期末累 计投入金额 (2)
截至期 末投资 进度(3) = (2)/(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未达到 计划进 度或预 计收益 的情况 和原因 (分具 体项 目)
项目可 行性发 生重大 变化的 情况说 明
超募资 金的金 额、用 途及使 用进展 情况
募集资 金投资 项目实 施地点 变更情 况
2020年 9月 15日,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科技”、“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 七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的议案》,同意公 司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增加公司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5G高效散热模组建 设项目”的另一实施地点,通过租赁厂房的方式,尽快开展产能建设及生产,新增实施地点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杏里路 10号宜兴光电产业园 5幢三层。该事项未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和实施方式,不属 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重大变化。公司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表了核查意见,对公司本次增 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事项无异议。
募集资 金投资 项目实 施方式 调整情 况
募集资 金投资 项目先 期投入 及置换 情况
1、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前,募投项目先期投入项目资金 1,116.03万元、预先支付发行费用 127.67万元。 2、2020年 8月 26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分别审议并通过了《关 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及部分发行费用的议案》,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的项目 资金 1,116.03万元、预先支付的发行费用 127.67万元。上述置换议案已经保荐机构确认,并经天职国际会计 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2020]34259号专项鉴证报告确认。公司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股份有限公司发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