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矿地融合”理念促进自然资源多要素利用新融合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更高的要求,如何站在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发挥好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作用,既要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支撑,又要坚守住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安全的底线,还要服务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实施。 2017年6月,为顺应新时代地质工作发展需求,省厅(原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创新“矿地融合”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系统中率先提出“矿地融合”理念,即促进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在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监测以及成果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一体化发展。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重大战略和工程项目建设、自然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推动地上地下资源协同利用。南京市、苏州市通过“矿地融合”项目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价试点,基于项目成果编制并发布了市级工程地质层划分标准,实现海量的钻孔集成管理和循环更新,构建地质资料动态更新机制,搭建了“透明苏州”等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平台。淮安市通过“矿地融合”试点项目探索形成土地、矿产、盐穴地下空间等多种资源协同利用模式,释放地面占用土地面积 330 亩,回收、转化利用氯化钙等矿产资源逾 800 万吨,预计蕞终可提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近 1300亩,价值26 亿元左右。在常州市金坛区、镇江句容市建设电力调峰节能示范工程,解决我省储能电站站址资源匮乏问题,实现地表土地、地下矿产、采矿地下空间等多种资源的协同高效利用。在泰州、常州溧阳市、淮安盱眙县等地开展地质碳汇与封存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共同助力我省“双碳”目标实现。
推动特色地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宜兴市太华镇通过地质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66837.34亩、无公害富硒土地15535.52亩,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之一。富硒产业助力太华镇新增产值近1亿元,人均增收约2万元,招商引资超75亿元。南通滨海盐碱地水旱改良项目探索通过地质手段与耐盐水稻选种技术相结合,实现将贫瘠的盐碱地快速改良为亩产破1200斤的宝地数千亩,有效增加全省后备土地资源,产出的“海水稻”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扬州市江都区、南通如皋市等地,利用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手段,查明当地特色土地资源,为地方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土地资源管护和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徐州沛县建成包括湿地水域、湿地生态岛、农田生态区、湿地生态林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1260余亩,复垦耕地110余亩,构建林地70亩,提升了安国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效应,改善了矿区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在连云港徐圩区、徐州丰县等地,实施生态地质综合调查,查明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与特色资源禀赋,为我省未利用盐田生态修复和苏北特色山水田园乡村建设提供样板。
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
硒(Se)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一个贫Se国家,中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Se或低Se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Se摄入不足。宜兴市太华镇位于宜溧山区,前期调查发现存在成片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工作区为宜兴市太华镇。
总体目标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宗旨,聚焦地方富硒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综合分析太华镇富硒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基础上,推动乡村土地生态管护科技创新和经济融合发展,为全省富硒等特色优质土地资源高质量开发和保护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样板。
(1)查清太华镇富硒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2)科学评价太华镇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3)提升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优选富硒农产品;
(4)总结富硒等特色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一)创新了已有网格化调查方法,以图斑为基本单元,分类分区布设,精准查明富硒土地资源现状,建立了富硒土地质量档案
(二)首次系统解析了该区天然富硒土壤物质来源,构建了富硒土地成因模型
(三)针对不同类型地块,制定了不同的土壤硒利用率提升方案
(四)编制了江苏首部乡镇级富硒产业发展规划
(五)总结了一套特色土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模式
(一)推动太华镇成功获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
项目推动太华镇成为中国地质学会认证的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之一,共认定绿色富硒土地66837.34亩,无公害富硒土地15535.52亩,挖掘出了新的土地资源升值空间。
(二)建实了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助力富硒产品开发
在太华镇茂花村建成了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地方开发了各类富硒农产品。
(三)强化了“矿地融合”的示范作用
本项目深入强化了“矿地融合”社会效应和示范作用,太华镇成果陆续在中国矿业报、中国自然资源报、新华日报的头版得到报道,学习强国平台也宣传了太华。
(四)推动建立了富硒地方标准体系
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富硒土壤调查规程(DB32/T 4404-3022)》,这是头部部专门针对江苏省富硒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实际需要编制的地方标准;针对富硒土壤检测方法编制了《耕地土壤 水溶性硒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目前还有《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级及认证规范》等多个地方标准正在编制中。
建设了江苏太华富硒文化中心,以此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弘扬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地质文化科普知识,提升大众对富硒的了解和接受度,为太华“富硒小镇”名片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金坛盐矿盐穴地下空间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工作
金坛区含岩盐区总面积为60.5平方公里,矿体品位高,是我国东部地区综合指标蕞佳的大型盐矿。盐穴因渗透率、孔隙度低,密闭性良好,蠕变行为及损伤自愈能力强等特性而成为一种优良的储能场所,具有建设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储量大、安全、环保等巨大优势。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项目运行模式:低谷时段压缩机压缩空气储能,高峰时段膨胀机释放空气推动发电机供电。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容量大、使用寿命长、造价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实现冷热电多能联供,电换电效率60%,冷热电效率高达85%。压缩空气储能与盐穴储气相结合,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将对我省消纳新能源调峰储能、促进能源结构升级和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意义。
本次工作以金坛盐盆为立足点,以盐穴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线,在充分消化利用各类地质成果、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质调查、声呐测腔、气密封测试、力学稳定性评价等方法,评价金坛盐盆内盐穴地下空间资源多用途利用潜力,提出下一步开发潜力靶区;研究盐盆开发区划、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利用规划、盐矿开发与盐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
1、技术创新,对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所用盐穴进行注气排卤改造及后期监测,助推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
2017年国家能源局批复了“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国家示范项目”,一期投资5个亿,规模60MW,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度,可供6万居民一天使用,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
本项目通过注采完井及不压井作业(图1)、气密封测试(图2)等手段对电站所用的盐穴进行了改造,使其符合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要求。同时,布置了微地震监测系统(图3、图4),以监测评价电站运行后盐穴的稳定性。
2022年5月26日,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投产并网运行(图5、图6)。该电站是全球首个大型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双碳”背景下储能调峰的重器,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正在我国迅速推广,山东、河北、湖南等地均在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再一次践行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图1 盐穴的注采完井及不压井作业图2 储能盐穴声呐测量结果
图3 储能电站盐穴微地震监测系统布设图 图4 微地震监测台站
图5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 图6 中央新闻频道报道金坛盐穴
储能电站并网运行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2、摸清盐矿、盐穴资源现状,为后续评价及开发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1)摸清了金坛盐盆岩盐矿产资源现状
通过调查工作,摸清了盐矿区的盐矿、盐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盐盆面积约60平方公里,矿体埋深800-1200米,平均厚167米,累计查明NaCl资源量70.2亿吨,保有NaCl资源量63.7亿吨。目前矿区内共有3座在采矿山,2022年共有卤水生产井40余口,年采盐250万吨以上。
(2)摸清了现有盐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
盐矿区现有各类采卤井约121口,盐穴资源量约3025万方;每年新增4-5口盐穴,新增资源量约120万方。目前有45口井的盐穴已综合开发利用,建成了西气东输储气库群(图7)、川气东送储气库群、港化燃气储气库群等3座储气库群。
图7 中国盐穴储气头部库(西气东输储气库群)
苏州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试点
2020年在省级矿地融合项目“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苏州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支持下启动了“透明苏州”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结构精细调查,融合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多源数据,识别制约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因素,基于地下多种资源协同利用理念,系统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管控体系,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地下空间数据中心,研发“透明苏州”地下空间辅助决策管控平台。为我省乃至全国地下空间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及精细化管理提供样板。
一、建立多尺度多参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在古城区,以1:1000的比例尺,建立深度200m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在重点区,以1:10000的比例尺,建立深度100m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在全市域,以1:25000的比例尺,建立深度100m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0~-10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
-10~-30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
-30~-50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
-50~-100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