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宜兴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admin6个月前 (09-24)宜兴产业信息11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 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总面积 1997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7 万,下设 14 个镇、4 个街 道、1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 2 个省级经 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 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 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 1000 亩的光电 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 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 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蕞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 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 纺织名镇”4 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 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 10 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 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 1/6 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 1/2 以上的省 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 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 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 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

  “单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 军突起,LED 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 30 家,年生产能力达 10 亿只, 成为国内 LED 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 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 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 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蕞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 坚实基础。2010 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 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 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 区;张渚 LED 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 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 值 2300 亿元,增长 27.2%;工业销售收入 2220 亿元,增长 30.2%; 工业利税总额 177.1 亿元,增长 15.4%。其中 1189 家超汇企业完成 工业销售收入 1944.1 亿元,利税 157.2 亿元,分别增长 30.2%和 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87.6%和 88.8%。同时,琉璃瓦、 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 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 60 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 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 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 幅从 2010 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 售增幅达到 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 53.3%, 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 24.3% 的基础上,仍实现 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 11 个百分

  点。建材、轻工增势较缓,比重进一步下降。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 大,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铜材加工、化纤亚麻、机械铸件三大传统 特色产业,得益于产品产量显著提升、原材料价格稳步回升、大规 模后劲投入和装备改造等因素,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 730.1 亿元, 利税 47.8 亿元,分别增长 38.4%和 29.2%,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 企业平均增幅 8.1 个和 12.7 百分点;所占比重分别达到 37.6%和 30.4%,分别比 2009 年提高 3.2 个和 1.4 个百分点,支撑作用进一步 得到体现。三是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优势开始凸现。高端线缆、 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 新兴产业,2010 年,共实现销售收入 1025 亿元,利税 79.9 亿元, 分别增长 27.6%和 5.38%,所占比重分别达到 52.7%和 50.8%。其中 高端线 亿 元的企业有 10 家,龙头企业远东集团完成应税销售 141 亿元,增长 40.6%,位列全市头部;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 80.8 亿元,增长 29.9%,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 22 家,比 2009 年新增 11 家,有 17 家 企业成为全国环保百强骨干企业,整个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354.5 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68.4 亿元,增长 96.5%,全市光伏 产能超过 1500 兆瓦;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 332.7 亿元,增长 25.1%, 销售超 10 亿元的企业有 3 家;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 53.7 亿元,增 长 2.8%,销售超 10 亿元的企业有 2 家。四是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中坚力量逐步形成。2011 年新评定的中国企业 500 强中,我市有 2 家企业入围,分别是江苏金辉集团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分列第 444、489 位;入围 2011 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企业分别

  是江苏金辉集团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有限 公司、江苏天地龙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分列第 242、272、286、351、423 位;这批企业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 了 630 亿元,今年前 7 个月,工业应税销售近 300 亿元。华亚化纤 总投资 16.8 亿元的年产 30 万吨直纺 FDY 差别化纤维项目已全面投 产,标志着华亚化纤已成为国内规模蕞大的 FDY 细旦丝生产企业。 莱顿集团总投资 6 亿元的聚苯乙烯树脂三期扩能工程已正式投产, 年产能达 46 万吨,跃居国内头部。目前我市共拥有国际先进、国内 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 60 家,2010 年实现销售 853.6 亿元,增长 28.8%, 占全市的比重达到 38.8%,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五 是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优势园区发展加快。线缆、环保、化纤、亚 麻、节能灯、LED 等产业均已达到了一定产出规模和竞争优势,环 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 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 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 LED 产业基地 通过省级论证。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8 条交通重点公路 工程建设进度较快,集中区内外路网日臻完善,5 个污水处理厂的 新建扩建工作有序推进,并启动新建了 60 公里污水主管网和 3 座污 水提升泵站,集中区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2010 年集中区拆迁民房 超过 30 万平方米,腾出净地超过 2500 亩,创历史新高。同时,工 业地产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之中,将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和科创型企业 提供较好的投资创业平台。

  二、今年以来宜兴市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1—7 月份,完成规模工业产值 1344.7 亿元,增长 32.4%;工业应税销售 1486.4 亿元,同比增长 33.5%; 利税总额 108.3 亿元,同比增长 28.2%。随着同期基数的持续抬升, 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一改连续 3 个月保持在 33%的运行态势,增速略 有放缓。

  2、发展后劲稳步增强。1—7 月份,在建工业项目 408 只,一 期计划投资 389.9 亿元,完成工业后劲投入 140.9 亿元,增长 12.9%, 其中,完成技改投入 92.3 亿元,占工业后劲投入总量的 67%。56 只 市定重点项目已有 43 只开工建设,完成工业后劲投入 28.8 亿元。

  3、新兴产业稳步提升。1—7 月份,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 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五大新兴产业完成销售收入 672.7 亿元,同 比增长 34.1%,产出份额达 48.3%,比去年年底提升 2.3 个百分点。 在建的五大新兴产业项目 151 只,一期计划投资 217.7 亿元,增长 53.9%,占全市总量的 56%,其中,新能源产业一期计划投资增长 114%。

  4、产业整治稳步推进。6 台直径 3 米以下及手续不齐的水泥磨 机全部拆除到位,50 家化工、水泥、铸造企业已进入关停并转程序, 对保留大象瓦企业和 2012 年关闭琉璃瓦企业的提标升级工作全面 展开。大力开展节能竞赛活动,加快推进远东光电等 9 只重点节能 项目,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1—6 月份, 我市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 0.209 吨标煤,同比下降 21.65%。

  三、下半年产业经济发展目标 1、进一步狠抓有效投入,努力在项目建设上掀起新热潮。始终

  把项目投入作为推动发展蕞直接的力量,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迅速形成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之势。一是抢抓进度快投入。全力 抓好头部批市定工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第二批计划项目的排定 实施,组织开展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等活动、全面造浓项目建设氛 围,确保全年工业投入超 260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 18% 以上。二是突出技改抓投入。引导规模骨干企业强化“固本强身、 抗压制胜”的主体意识,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力争年内全市装备投 入超 70 亿元,技改投入占比达 68%以上。三是优化服务促投入。建 立健全“绿色通道”、“服务直通车”等制度,协调解决用电、用地、 融资等突出要素制约,竭力以优良服务环境促投入、助发展。

  2、进一步构筑现代产业,努力在经济转型上抢占新高地。积极 构建更强现代产业体系,致力推动宜兴经济在转型提升中实现跨越 发展。一是促使新兴产业集聚更快。确保全年高端线缆、节能环保、 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规模达 1350 亿 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超过 50%。二是促使现代服务业能级更强。积 极推动麦德龙落户和城东八佰伴开工,大力推进长三角金属物流园 三期、国际环保城二期、万达广场建设,确保红星美凯龙一期 10 月 开业。三是促使生态文化旅游业名气更响。精心筹办生态文化旅游 节、首届两岸素食文化博览会,完成云湖景区一期建设、善卷洞景 区二期改造,确保年接待游客突破 12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 120 亿元。四是促使现代农业效益更高。加快建设官林临津、徐舍田浪、 周铁渎区、杨巷中兴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促农业提速增效。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在借力发展上谋求新突破。全力

  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力求实现高水 平的借力发展。一是着力招重大项目。认真筹划“秋洽会”等重大 招商活动,集中全力主攻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力争下半年新签超 亿元项目 20 只以上。二是着力建重点园区。深入推进环科园“园街 一体化”进程,致力打造以“环保”为主题的现代一流园区。加快 经济开发区科创新城建设,切实优化功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三 是着力推资本经营。切实抓好企业上市和股权融资工作,确保下半 年 5-6 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年引进协议融资 70 亿元以上。四是着力 抓战略合作。继续开展与高端主体的战略合作,吸引其投资一二三 产、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化创新合作,力争国 家环保设备检测中心成功落户,年内新注册“530”企业超 20 家。

  四、目前我市产业创新发展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1、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紧迫。传统产业结构偏重、 新兴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技术偏少,仍然是当前产业转型发展 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尽管已达 45%左右, 但工业专利的 70%集中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的 80%又集 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我市近几年发展的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 LED 等产业虽然位居高端产业,但生产的属中低端产品,自主知识 产权的份额明显不足。而且一些产业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 事战略性整机产品生产的企业更少,“一个战略性整机产品”带动“一 条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爆发力 的增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始终是促进产业转型的目标与方向之一。

  2、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非常紧迫。企业的发展规模与 发展阶段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我市企业的市场开 拓能力普通较强,但总体规模较小,掌握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龙 头企业不多。正是因为我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技术创新总 体还处在“跟踪模仿”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致 使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从我市目前列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的 1150 家企业看,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近 300 件,企业年均产出仅 0.3 件,新产品开发每年 100 多只,企业年均产出不足 0.1 只。自 主创新产品少、新产品贡献率低是影响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和 企业爆发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 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任务。

  3、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任务非常紧迫。近几年来,我市在 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上总体进度较好,并依托这些平台集聚了一大批 高科技项目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我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配套还不完善、聚合效应还不明显;重大企 业研发机构少、研发产出效率较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 后,难以满足重大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科技咨询、技术市场、风 险投资等服务功能还不健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市科技创 新创业发展。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 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战略重点。在我市创 新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更应把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作为汇 聚科技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4、突破高端人才瓶颈制约的任务非常紧迫。人才是科技创新创

  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我市高层 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成为科技创新 的“瓶颈制约”。对比周边可以发现,我市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 育上明显滞后。近三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仅占江阴和无锡 新区的 15%左右,“530”计划项目的落户数不到江阴的一半,只及 无锡新区的 14%。企业引人才、留人才难度较大,全市引进的高学 历、高职称人才中,60%以上集中在机关单位,企业引进的“双高” 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人才问题是影响我市推进新一轮经济转型 升级的蕞突出问题。加快引进科技领军型人才,必须作为推动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首要工作、头等大事。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yixing.021cf.cn/index.php/post/4135.html

标签: 宜兴工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8月6日发生在环科园的一幕

8月6日发生在环科园的一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8月6日,发生在环科园的一幕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3096天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可渊书屋...

“北欧——中国宜兴水科技项目对接会”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举行

“北欧——中国宜兴水科技项目对接会”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举行

  2021年3月31日,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举办了“北欧——中国宜兴水科技项目对接会”。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邓琳玮、丹麦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创新领事及主任负责人何穆、V&A国际技术合作与产业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先博士出席了对接会开幕式。通过视频连线个优秀水科技项目与中国宜兴的2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同期,...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方案]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方案]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方案]   1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于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环保部共同管理和支持的单位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发展项目并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示范基地   中...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北京科创孵化器项目成交公告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北京科创孵化器项目成交公告

  二、项目名称: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北京科创孵化器项目   供应商名称:北京中弘益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府前街13号北2号楼198   中标(成交)金额:165.0000000(万元)   供应商名称:伯特利伟业(北京)家具有限公司...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北京科创孵化器项目竞争性磋商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北京科创孵化器项目竞争性磋商

  当前位置:首页政采公告地方公告竞争性磋商公告   货物/通用设备/办公设备/其他办公设备,货物/通用设备/办公设备/办公设备零部件,工程/装修工程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北京科创孵化器项目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邮件报名,电子邮箱()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8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

创新创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br

创新创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br

  由国家科技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科技厅、无锡市人民政府协办,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于,在“环保之乡”——江苏宜兴隆重召开。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致辞俞龙摄   大会由江苏省科技厅副...

南京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南京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太平洋保险、城南交警中队、城南交警中队、城南交警中队、创业中心、新城绿园、新城绿园、汇文中学、文昌路、环科园地税分局、丝绸花园、宜兴大众(4S)、汇文中学、武警医院、新城公寓、丰泽苑西区   宜兴17路、宜兴18路、宜兴7路、宜兴12路、宜兴112路环线路、宜兴107路、宜兴11路   南京市出租车的起步价...

国企采购]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环科园战略规划暨专项研究项目

国企采购]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环科园战略规划暨专项研究项目

  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环科园战略规划暨专项研究项目更正(恢复)公告   原公告的采购项目名称: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环科园战略规划暨专项研究项目   首次公告日期:2021年11月25日   1、更正事项:采购公告及采购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