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政企携手聚泥成岛恢复太湖湖滨生态
昨天,在丁蜀镇八房港,水清岸绿,候鸟停歇在芦苇岛中。这和谐的生态场景,让江苏三正华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国强露出舒心笑容:公司实施的太湖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已串联成线。这道风景线今年入选“省生态环境十大先进典型”,而且,政企携手共绘太湖生态美景的创新实践,还获得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肯定。
“这道风景线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更是宜兴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携手民企治太的成果。”市水利局河管科科长林大龙说。随着治太保源工作的推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碰到新问题:生态清淤后淤泥何处去?如何培育水生植物困住蓝藻?经科学论证,三正华禹用淤泥建芦苇岛的方案获得认可。而这一创新尝试入选“省生态环境十大先进典型”的理由是:为江苏乃至全国湿地修复起到示范作用!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而引发的水质危机,唤醒了各界的生态文明意识,更激发起吴国强等环保企业主参与治太保源工作的热情。吴国强发现,芦苇是蓝藻的天敌,不仅与之“争夺”水中氮、磷元素,而且芦根能“困住”蓝藻。我市每年也在太湖沿线种植芦苇,但防洪堤的修筑、风浪的冲刷,让芦苇赖以生存的底泥逐渐损毁。大浪一来,芦苇往往被连根拔起。
“生态管袋围堰技术是消浪的关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吴国强说,自2014年项目启动以来,政府不仅帮企业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更邀请业内专家攻克各种技术难关。工程将淤泥灌入高韧生态管袋,再将其堆成“品”字形,围成“U”型。在这一结构下,围堰能抵御风浪冲击,围堰内水域也能保持相对静态,为芦苇生长提供安全环境。一期项目于2017年竣工,经过两年时间,芦滩湿地已形成。此外,“U”型的浅滩湿地还方便了蓝藻收集。风一吹,蓝藻漂到芦苇湿地,部分经芦滩吸收,部分则进入湿地与太湖大坝间的导藻沟。
蕞让吴国强自豪的是,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企携手创新实践的成果,还受到省委书记娄勤俭的勉励。今年4月下旬,娄勤俭在宜调研,专题赴工程现场视察后指出,生态湿地修复效果证明,治理蓝藻和提升太湖水质蕞根本的是要遵循科学规律,要进一步探索实践,积极开展聚泥成岛试点,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
目前,三期40万平方米的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我市历时6年修筑而成的长达3公里、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的芦苇岛已串联成线。环保部门的数据科学证明,该区域水质逐年好转,已从劣Ⅴ类稳定在Ⅳ类。尤其是夏季高温天,芦苇岛成功抵御蓝藻侵袭,再现“太湖水浪打浪”的美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