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两会观察生态筑底、开放创新!活力宜兴向“新”行
三氿两湖、粉墙黛瓦、竹海听涛,宜兴这座因陶而兴的江南水乡,向世界展示了厚重的文脉流芳。如今,伴随绿色发展引领、科创因子注入,这片柔情山水之城正在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发展潜力。
1月7日,无锡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清晰勾勒了无锡市未来发展蓝图。报告中,众多宜兴元素被“点亮”:“锡宜S2线启动实施、锡宜及沪武高速扩建”“宜兴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成投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宜兴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
作为无锡“一体两翼”重要一翼,宜兴将创新驱动、产业强市作为一以贯之的主基调,将生态禀赋、人文底蕴、城市品质转化为发展胜势,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风向,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针对2023年的重点任务,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统筹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以高水平科创激发动能活力,也是宜兴施策的侧重点。
去年,宜兴出台科技创新 22 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增长1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达3.21%;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2125 家、列全省县级市第二;建成科创载体 6 家、新增面积 40 万平方米。
打造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高地,宜兴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速融入环太湖科创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具体来看,宜兴将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完善科技招商体系,确保2023年新增科技型企业 2200 家以上;高标准建设创新载体,提速推进陶都科技新城建设;全方位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制定人才强市政策意见配套实施办法。
区域发展的蕞强动力源于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占领制高点,方能实现高端要素资源聚集、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实体为本,着力建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更大力度调结构快转型。
瞄准构建“2+3+N”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对接无锡“465”产业集群,宜兴以“智改数转”为抓手,推动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规模,加快集群发展;抢先布局航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以项目聚动能,加快崛起成势。
一路“奔跑”,宜兴去年创下招商引资“黄金年份”,省、无锡、宜兴三级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完成投资340亿元,海容电子、德融光电元器件、巨贤锂电池隔膜一期项目开工;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90只,中车 IGBT、誉衡生物、华润怡宝、湖畔光芯等重大项目落地。
目前,宜兴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乡贤招商等方式,又迅速掀起上海行、广深行、京津行、国外行等项目招引热潮;并持续发挥高效运作稳增长服务专班和“两链”护航专班作用,力促签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投产。
强主体、建载体,“科创宜兴”谋篇成势;建体系、提效益,宜兴产业向“新”而行、逐浪攀高,不断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价值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格局与跃升的空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几何中心的宜兴,土地开发强度苏南蕞低,拥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今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点出“大力推动市域各板块竞相发展,支持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更大力度推进锡宜协同发展区建设。”
锚定“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宜兴跳出县域思维、开拓国际视野,主动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开放体系、创新生态,持续彰显城市品质、文化底蕴、人文素养。
加快国际化步伐,宜兴开放合作成果丰硕:高质量举办陶文化节暨秋洽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81.6%;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增幅超20%,跨境电商出口额达4.5亿美元、增长 28.6%。
务实提升开放能级,2023年,宜兴将在深化与国际知名投促机构、商会协会合作,加快培育“9710”模式出口企业,深化多式联运多港联动等多方面发力;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联合“一地六县”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锡宜协同发展区。
内外兼修,接轨国际、融入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宜兴坚持国际化定位、融合化方向、精品化意识,持续做优城市品质、做强城市能级。
同时,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设近悦远来幸福美好的魅力城市,外塑城形、内铸城魂、共筑城名,持续推动城市颜值之新、品质之升、气质之蕴,增强人才集聚力、人口承载力和人气吸引力。
过去一年,宜兴城北老城区更新加快突破,陶都科技新城一横三纵道路全线贯通,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周杨公路东段、范蠡大道北延全面开工,无锡丁蜀机场正式开航,立体交通全面扩展;统筹推进“双城同创”,基本建成智慧城管城东中心,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围绕建设品质卓越的美丽宜居城市,宜兴致力更好提升城市舒适度、管理精细度、对外通达度、城乡融合度,也在抓好人文优势转化,向世界放大“中国陶都”的品牌效应。
以文“兴业”,挖掘、保护、利用好紫砂、茶、竹等特色文化,塑造文化IP;以文“促旅”,探索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提升宜兴旅游整体吸引力;以文“塑城”,将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建设,打造特色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中国陶都。
科创、经济、城市、文化、人的国际化正全面提升,宜兴在城市能级品质跃迁中,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新境界。
“三山两水五分田”,生态禀赋出众的宜兴,自古就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这里是苏东坡愿意终老的诗意小城,也是吴冠中笔下的风情画境。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绿色低碳,着力打造美丽中国范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内涵提升。
为此,宜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多年砥砺,宜兴“生态家底”日渐丰厚:3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连续15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东氿、团氿“水下森林”成为城市生态新亮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太湖一级保护区建成“无化区”,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产值能耗降幅均居无锡前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蕞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
久久为功长留生态之美,宜兴兼顾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持续提高经济增长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绿色低碳成为美丽宜兴建设的鲜明标签。
抢抓“双碳”机遇,宜兴正强化环保产业前沿技术攻关、加速环保之乡向环保之都跨越。如支持环科园做优特色、做大总量,引导环保产业提升层次、完善链条、建强联盟,推动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成为新的增长极。
如果说生态是宜兴的幸福基底,那么民生实事的落成让宜兴人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今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共富导向,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
聚焦民生领域,过去一年,宜兴高效实施7类1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办结“微幸福”民生工程294项,新增城镇就业1.31万人;江南大学东氿校区正式启用,悲鸿小学二期、枫隐幼儿园等12个教育工程完工;市医疗中心主体工程顺利完工,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镇街全覆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弱项,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多元化和优质供给,宜兴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未来,宜兴在教育领域将建成投用东氿中学、金城小学等,继续优化城区初中教育资源布局;医疗领域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针对性提升物资储备、就医救治等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新徐舍医院等项目建设等。
绘自然之城,享大美宜兴。宜兴借生态之势、创宜居之城,向新而行,共享幸福新生活。
商投集团连续两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顺丰寄错地址致名牌包受损 责任谁来承担?
国家级表彰!山东这些个人和集体上榜
章贡区:推动“产才”同频共振(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