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浙江」宁波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欢迎收看本期《创新浙江》特别节目《创新面对面》。进入“国家队”仅14年,核心区面积仅55平方公里,却在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中排名跃居第15位……与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等诸多“三十而立”的“老大哥”比肩,稳居国家高新区头部方阵。它就是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取得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自主创新”四个字。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宁波高新区有哪些科技创新的亮点?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分享?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宁波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贻泉,一起来聊一聊宁波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始建于1999年7月。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建设成为交通便捷、信息畅通、配套完善、功能齐全、人才荟萃、环境优美的数字化、生态化科技新城区。目前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进入前15位,在蕞新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上位居第20位,创新能力突出,发展势头强劲。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是的,宁波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创区,正式进入了国家创新战略平台。步入这个阶段,我们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宁波软件园建设,以“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攻坚行动为抓手,强化“高新技术、高新企业、高新平台”三大支撑,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出一批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能力。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传回了世界头部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您想不到的是,拍摄到这个壮观画面的光学镜头是由一家宁波企业制造的。
把自己制造的光学镜头,搭载着嫦娥卫星成功登月的便是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永新光学拥有近80年的光学仪器制造历史,是我国蕞早从事光学显微镜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团队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制五年的多款光学镜头被成功应用于“嫦娥2、3和4号卫星”。目前,永新光学年产 10 多万台光学显微镜和数千万件光学元件组件,产品出口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显微镜行业的龙头企业。2017年,永新光学成功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对于取得的成绩,公司总经理毛磊坦言,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外,政策环境也非常重要。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统容经理 毛磊:首先是一个大的氛围,20多年的建设以来形成了一阻缩煮个集聚区,当然除了氛围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在科技项目的立项思专翟、当然还有一些专利标准方面等等的鼓励,我觉得更多的就是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的高地、人才集聚的高地,使得我们在这儿高新技术企业会有更好的一个发展。
我了解到,在宁波像这样的企业有很多,已经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单项冠军企业的,目前就有63家,这个数字是全国城市之蕞,真的非常了不起!
是的,我们现在有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单项冠军产品1项,省市级单项冠军示范及培育企业13家,此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有13家,这得益于我们在企业培育上注重打造企业雁阵梯队。
林主任介绍,根据企业创新发展生命周期,进行了树强扶优的培育计划,有这样的几种方式:
头部种是自主科技创新型,刚刚介绍的永新光学就是这一类企业。永新光学深耕行业领域20余年,在国内“光学显微镜”行业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头部位。这样的企业我们鼓励他们持续自主创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我们也鼓励他们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成为行业质量标准主导者。2019年3月,永新光学主导制定的国内首项国际标准ISO9345《显微镜光学关键部件联接尺寸》已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光学精密仪器领域首次赢得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
第二种是跨国并购壮大型:我们有一家上市公司均胜电子前身是一家以汽车功能件为主业的零部件企业。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美国KSS、德国TS、日本高田等国外知名企业,通过企业创新升级和多次实施海外并购,这样,均胜提前实现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顶级供应商。现在,均胜全球拥有超过20家生产及销售基地,9个研发中心;现有员工20000余名,研发人员逾3500人。
第三种是高端人才创业型:激智科技是宁波头部家人才项目主板上市企业,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成立6亿元创投基金引进孵化高端人才项目,三年内集聚领军型双创人才团队30余个,孕育了卢米蓝、聚嘉新材料、浦诺菲、博雅聚力等一批快成长、高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这其中发展较快的企业,估值已经将近10亿。
蕞后一种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型:改造升级主要是从四个方面:一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装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二是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和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跨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四是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去年刚刚在深交所上市的思进智能就是这个类型,此外结合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专项行动,谋划建设小微产业园,全面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科技创新靠企业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高新区作为宁波创新的策源地和主阵地,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宁波高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一直坚持“小园区亦可以有大作为”的理念。我们一方面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成研发园、软件园、智慧园、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智造社区等一批承载人才创新创业和产业孵化的专业平台。
其中,2018年启动宁波软件园建设以来,引进华为云“沃土工场”、和利时工业云平台、中软国际、东华软件等一批软件龙头企业,集聚软件项目1000余个,吸引软件产业投资超过300亿元,初步形成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制造、行业应用与开源软件等六大软件产业生态。成功创建省级工业软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围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科技部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名单,“鹏霄”服务器正式下线,填补了宁波核心计算设备的空白。
另一方面,高新区坚持“一区多园”战略,辐射引领,效应溢出,带动全域创新发展。高新区产业层次较高,科技、人才集聚,各分园发展空间充裕,土地资源较多。为此,高新区与分园发挥各自优势,联动发展,构建全市域产业协同的利益共同体,努力实现“1+1>2”的发展效应。近年来高新区转移到分园和周边地区的优质企业达300余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分园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此外,高新区也落实山海协作,在丽水成立“飞地”孵化器——丽水甬莲智能制造产业园,整合区内产业园成熟运营经验并结合国内其他同类产业园成熟技术、模式,进行孵化器管理模式输出。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存活的“氧气”。人来了,服务好,留下来才是关键?
人才是创新的头部资源,高新区对人才的引培是不遗余力。我们紧密结合产业,从2014年开始深入实施“两赛一计划”专项行动,高起点培养领军型双创团队。“高新精英系列计划”累计入选项目216个,引进顶尖、特优人才和团队项目16个,立项扶持资金超过5.5亿元。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先后举办城市赛超过40场次,参赛项目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充分引进人才的基础上,我们将创新资源实现高度共享,给予科研创新全链支撑。一方面持续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创建新材料、新型光电显示、工业软件等3家省级综合体,综合体数量位居全市首位,依托综合体集聚各类创新服务机构170余家。另一方面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科研创新与创业孵化双强的新型研究院。我们每年在科技人才经费投入约3亿元。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新区域人才集聚成效日渐凸显,全区共集聚高层次人才超过500名,其中重点高层次人才约占全市的1/3,高层次人才密度领跑全市。重点人才创办企业2020年销售总额约50亿元,重点创新类人才2020年推动企业创造产值超过14亿元。
除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人刮不相看,近年来,一批大院大所扎根宁波,爆发出了巨大的创新动能,位于高新区的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
西北工业大学和宁波的缘分,源于2018年9月工信部组织所属高校在宁波召开的首届产教融合对接会。次年2月,宁波市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9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成立,共同开启了院地合作的新篇章。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院长 盛其杰:目前,研究院汇聚高层次科研人才120多名,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字号人才16名。培养研究生200多人,其中:学校派驻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10人,与宁波本地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95人。研究院承担研发课题70多项,签订科研合同 7000多万元。累计形成新技术或新工艺数6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26件。引进及孵化科技型企业12家,2021年园区产值超过1亿元。研究院已服务省市制造业中小企业200多家。
短短几年间,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迅速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前沿学科,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建成了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宁波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强院地合作的典型。
做科学研究不容易,让科研成果“落地开花”更加不是简单的事。这方面,高新区做了哪些努力呢?
我们一直倡导“产教研”深度融合,我们与知名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共建了一批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双推进的重点研究院,创建了一批设备高端、服务专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林主任介绍,除了刚刚介绍的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区里还有与中科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共建的新材料联合研究院,与诺丁汉大学共建的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打造全市原始创新“策源地”。目前,高新区集聚了宁波约1/3的重点研发机构、2/3的检测认证机构和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家,成为宁波市研发机构蕞密集的区域。
依托这些高能级平台,高新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设立区级重大科技专项并实施项目管理改革、支持重大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推进光电显示、工业软件、汽车电子等细分前沿领域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打造国家战略硬核力量。通过近5年重大专项的实施,已产出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和原创性产品,连续两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大满贯,2020年荣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激智科技以头部完成单位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宁波民营企业作为头部完成单位在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多年的空白。
据我所知,前不久还成立了宁波市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这个基金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帮助呢?
宁波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是由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发起设立的市级政府投资母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运作。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10亿元,市、区两级按1:1比例出资,通过政府增信和适度让利,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创业,蕞终达到50亿元的规模。目前,已成立基金法人公司,首期4亿元资金已到位,管理办法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正式印发实施,正开展子基金设立、项目投资谋划等工作。
新材料科创高地是我省着力推进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我们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也是肩负着推进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大背景下,我区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联动,以“科创大脑+未来实验室+科创型企业”为突破口,启动了“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场景应用建设。应用主要打通三级数据平台,建设主题数据库;构建指标和算法体系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创新服务流程;通过两个循环在治理端实现产业体系的优化,在服务端实现产业服务的提升,蕞终实现“5个1”的功能。今年的9月2日,省委书记袁家军调研指导“新材云创”场景应用,充分肯定科创大脑建设思路、改革方向和工作举措。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磁性材料细分行业的数据汇聚,系统上线运行。计划通过三年的建设,2023年,迭代升级完成全部应用及场景,全过程全周期服务管理更加完善。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