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有哪些在建的大型工业园区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工业园区将服务、土地、劳力等资源聚集在一起,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外资引进的集聚区和推进城市化的城市新区,是当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效载体,促使民营企业升级、集聚外来资金的新平台。
环杭州湾区域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区域人口占浙江全省的50.65%,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4.7%,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蕞迅速、蕞有活力的区域之一。2000年该区域的GDP就占全省的72.4%,人均GDP达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4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02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百强县中,环杭州湾区域中有13个县(市)位列其中。现在,环杭州湾区域正逐渐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环杭州湾地区三大产业群已初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以杭州为中心,沿钱塘江两岸向绍兴、宁波、嘉兴、湖州辐射,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微电子企业,使杭州湾地区的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占全省80%以上,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90%以上,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等地之后的新兴IT产业基地;化工产业以园区为基础,在环杭州湾地区也已成规模,上海、浙江的化工企业正开始从过去的沿路、沿河发展逐渐转向杭州湾方向集聚;纺织化纤产业群集聚效应显著,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企业中,集聚于杭州湾区域的就有8家,使这里成为中国蕞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
据浙江省计委对全省工业园区的调查显示,目前环杭州湾沿岸地区已有各类工业园区60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8个,省级工业园区104个。10平方公里以上大型工业园区有42个,现已开发227平方公里,累计投资1476.58亿元。其中规划发展20平方公里以上、当地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的地区分布为:
杭州地区有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临平工业区,四个区块共已开发58.2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3035家、投资155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676亿元,出口创汇13.69亿美元。
嘉兴地区有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开发区,四个区块共已开发53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光机电、汽车配件、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木业家具等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1500家、投资70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出口创汇5.6亿美元。
湖州地区有湖州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区,两个区块共已开发23.4平方公里。该区域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新电子、纺织服装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1129家、投资13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
宁波地区有宁波经济开发区、镇海石化工业区、宁波市科技园区、明州工业区、姚北工业区、慈溪杭州湾新区,六个区块共已开发34.2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电子、石化、能源、家电、塑料加工等为主,累计入园企业8370家、投资68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
绍兴地区有袍江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上虞工业区(包括上虞经济开发区、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46平方公里。该区域以纺织化纤、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累计入园企业624家、投资173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
我省东南沿海的温州、台州两市,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温州市的塑料制品、包装印刷、合成革、锁具、眼镜、打火机等行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达到50%以上。以组团和轴线分布的温州沿海产业带,集聚了该市约85%的GDP、90%的工业总产值。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拉链之乡、中国眼镜之都等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群已经初步形成,正成为我国同类产品出口基地。台州的医化、服装机械、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汽摩配件、水泵、阀门、鞋帽等八大产业也颇具特色优势。
现温州市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工业园区有200余个,用地45平方公里。台州市现有工业园区5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特色工业园区20个。
已有相当规模,并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温州地区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工业区、乐清电子电器工业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16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093家、投资106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出口创汇5.422亿美元。
台州地区有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新城、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温岭工业城、黄岩经济开发区等,五个区块共已开发20.3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524家、投资82.7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92亿元。
位处浙中腹地的金华,现已初步形成化工医药、汽摩配、轻工、小商品、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六大特色产业群。该地专业市场发达,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61个,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到502亿元,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科技五金城、金华商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成为金华市企业对外的窗口,企业产品的发散地,为大型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该市将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的工业园区有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市小商品工业区、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区,三个区块共已开发18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394家、投资99亿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02亿元。
发展工业园区是提升我省块状特色经济的客观要求,我省园区在扩大对外开放、接受国际高档次产业转移、接轨上海和引导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作用和地位还不够突出。一是从园区设施和发展空间看,苏州工业园区高水平建设,发展空间大、后劲足。而我省工业园区规模普遍较小,目前还没有一个园区能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如杭州下沙工业园区目前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受到周围海宁、乔司农场等行政区域限制,发展空间不足。又如义乌义西南现有的一区五园分布于街道、乡镇,限于园区空间规模,入园企业所需用地无法一次性到位,许多企业被迫同时在多个工业园区征地设立,制约了入园企业水平的快速提升、规模的充分成长;二是从园区主要工业项目看,上海浦东开发区、曹泾化工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都有一批国际一流的项目落户,而我省入园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外商投资缺少大项目、大公司;三是从园区作用看,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比较弱,集聚、辐射功能还不够强,园区的增长极作用和旗帜效应还不够明显。
建议园区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根据新背景、新基础、新时期、新要求,因时顺势,发展若干个重点工业园区,经过5-10年的建设,有1-2个工业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同期不相上下,成为承接外资、提升产业的高档次平台。能够积聚更大、更先进的项目,促进产业更快地发展升级。
从目前我省上规模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情况看,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不够明确、档次不够高、结构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对如何集聚省内外、国内外高水平企业,快速提升入园企业,缺乏有效措施,尽管集聚、提升产业是建设园区的初衷,但许多入园企业仅是简单地平行迁移。二是产业定位不够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滞后。许多园区没有从经济全球化、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出发,从更大视野和范围来审视自身发展的产业定位与布局,未能按照产业链的内在要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更大的范围经济,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三是园区产业特色不够明显,虽然各园区在发展思路上都是各有侧重,但受行政区划限制和自身利益驱动,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只要企业入园都欢迎,且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造成各园区产业雷同,竞争过度。如绍兴市的袍江、绍兴县的滨海、上虞市的精细化工园区都把化工作为主要产业之一,杭州的下沙、江东、临平工业园区也都有化工、汽车产业区块,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建议今后园区发展必须立足集聚、提升产业特色优势,以培育大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为目标,按照经济全球化,长三角一体化的要求,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强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错位发展。
近年来,我省加强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数园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六通一平,但相对于当前园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扩大开放,接轨大上海的新要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滞后。一是园区基础建设跟不上园区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大型园区,如杭州江东开发区、绍兴滨海园区等,相对园区扩张和入园企业的要求,建设速度滞后。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与外部缺乏统筹安排、主动对接,导致园区内、外基础设施未能有效成网。个别园区的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虽初具规模,但未与整个区域的大框架形成网络,使得设施使用率不高,又制约园区快速发展。如由于杭州湾的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削弱了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影响园区的招商引资。
应围绕建设重点工业园区,搞好道路网、水运网、供水网、能源网等基础设施规划,抓紧启动关键工程,适当超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各地建设园区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统筹规划。一是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快速扩张,未将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功能区块来规划建设,使园区未能充分依托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园区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还不够协调,影响园区规划建设。从其发展目标和开发计划看,存在脱离实际、盲目求快的倾向。部分工业园区对产业基础、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研究等还不够深入,但提出的开发速度却过高,有的甚至提出了每年新开发10平方公里的目标,如照此实施,势必导致为完成指标而开发,影响园区水平,甚至出现开而不发。园区建设也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发速度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而定,能保持每年实实在在新开发3-5平方公里,也已相当不容易。
政府对园区建设要加强引导,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既要站得高、看得远,依托中心城市,立足发展基础,进行超前规划,也要实事求是,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质量、加快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