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2022 浙江省工业园区开展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委领导的统一部署,由董理主任带队、七个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全
省重点园区“xx〞开展规划》考察组,于 7 月 5 日~11 日,赴浙江省进行了专 题调研。听取了浙江省经信委的相关情况介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加快工 业园区建设,特别是企业聚集和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 谈;考察了杭州萧山工业园(临江新城)、宁波化学工业区等国家和省重点园区; 参观了联源重工水力、核能发电装备、东风裕隆新能源、东方电气、吉利集团研 发总部、镇海炼化、台塑石化、宁波万华 mdi 等骨干企业和重点工程。
整个考察过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涉及装备(汽车)、石化、机械、冶金、轻 纺、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个产业门类,团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猎取了浙江工业 开展的成功经验,共同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业园区根本情况 ,出货值 6122 亿元,从业人员 831 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 54%、62% 和 56%。在年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的 26 个块状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 1 万个 的有义乌小商品、长兴纺织、诸暨袜业和永康五金;从业人员在 10 万人以上的有 萧山纺织等 6 个,其中义乌小商品 40 万人左右。
方案到 XX 年,全省形成 10 个销售收入超 1000 亿元、20 个 300~1000 亿元、 60 个 100~300 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产业公共平台和支撑体系,创立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聚集区开展的主要特点: (一)从经济规模看,块状经济占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块状经济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业的蕞突出特点之一,反映出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到根底性作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和先天优势。在 312 个块状经 济中,年销售收入在 50 亿元以下的有 176 个,占总数的 56.4%;销售收入在 50~ 100 亿元的 64 个,占总数的 20.5%;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有 72 个,占总数的 23.1%, 其中销售收入 100~200 亿元的有 46 个,200~500 亿元的有 19 个,超过 500 亿 元的有 7 个。
(二)从区域布局看,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 在全省 11 个地级市中,块状经济个数排名前 5 位的为台州市(45 个)、温州 市 41 个、宁波市 39 个、杭州市 36 个、嘉兴市 32 个。 (三)从空间结构看,工业园区已成为块状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全省 117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 3528.8 亿元,增长 16.3%,占全 省工业的 34.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43.7%;实现进出口总额 850.1 亿美元, 增长 20.5%,占全省的 40.3%;工业企业上交税收 544.8 亿元,增长 9.8%,占全 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总收入的 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经验 (一)工作思路 1、加强战略筹划。以政府为主导 ,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 行业协会等力量,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和资金链整合 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 开展趋势,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 2、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 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
工业开展格局。对新开发和拓展的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沿海产业园区, 要明确产业开展定位,深化园区集群培育和规划布局。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 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4、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开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 形成一批企业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能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构建完善产业 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大力开展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生产 性效劳业。
5、强化工程带动。在行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指导下,引进一批市场前 景好、对区域开展带动性强的产业工程,实施一批区块内重大企业技术改造工程, 打造一批生产性效劳业支撑产业集群升级和结构优化。
6、完善创新体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内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支持企业在关键 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 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
7、构建公共效劳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 共效劳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效劳机构建设,为块状 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效劳的各类中介效 劳机构建设。重点扶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效劳、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 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 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效劳。
8、提升集群品牌。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 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 效应,培育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建设 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
9、推进可持续开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 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 变。全面建立工程决策咨询效劳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工程入口关、布局关。
浙江省的工业较多的源于民营经济开展,市场发育比拟健全,政府干预经济 相对较少。但在引领产业集群开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其转型升级、实现规 划战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们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省级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浙江组建了由省直 18 个部门参加的工 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简称转升办),作为省政府的工作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协 调各大园区开展规划、研究部署、指导协调解决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研究提出重 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推进企业别离开展效劳业。推进企业别离开展效劳业,是促进经济转型重 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有利于推进生产性效劳业集聚开 展,有利于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有利于制造业做精做强, 对工业和效劳业具有双赢的意义。省级层面组建由经贸、发改、财政、地税、国 税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审定企业别离开展效劳业的有关政策目 标、工作原那么、重点方向等问题,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加强配合,实现良 性互动,全力推进企业别离开展效劳业工作。
3、推进省级工业园区组合。省级工业园区组合是指在新形势下加快省级工业 园区开展的一种新模式,在行政隶属关系与财政税收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 省级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开展需要,以一个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带 动 1~4 个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 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 能区的资源优势,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各市、县经委负责牵头组织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区的整合 提升工作,省级创新型工业园区可以先走一步,在协商一致的根底上,将地理相 邻、产业相近、规模较大、根底设施较好的乡镇工业功能区率先进行组合;条件 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飞地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并逐渐形 成了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市场 格局发生变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开展的主要方 式。
(三)主要经验 1、加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前瞻性研究 具体方法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研究块状经济内部机理为主,转向外部 环境对产业的影响分析为主;二是由单纯研究制造业为主,转向工业化、市场化、 城市化互动,构筑现代产业集群各种要素研究和创造的角度分析为主;三是由研 究存量优化为主,转向开放增量推动分析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资工程库,实现 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工程,促进招商引资、工程决策和工程协调等体制机制创新。 2、空间形态形成多层次
一种是县域型和镇区型,这是传统块状经济主导的空间形态。第二种是跨县 域型,即块状经济跨县域并向相关产业开展。如永康的五金产业,已形成了永康 为核心,向缙云、武义、东阳开展,在周边数百公里的范围形成区域块状经济。 第三种是市域型块状经济,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分布,如宁波服装、杭州 装备、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级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3、产业和资本流动多向化 一类是产业和资本不断流入,形成经济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如杭州、宁波、 嘉兴、湖州等地,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集聚了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一些传 统产业。第二类是传统主导产业根本稳定在原有块状经济范围内,而与主导产业 不相关的产业根本往外流出。第三类是产业和资本均向外加速转移。截止 XX 年 上半年,对外投资的高新技术工程约 70 亿元,占对外投资总额 11%,全市年销 售规模超 10 亿元的 85 家工业企业中有 50.6%企业有对外投资。 4、集群开展模式综合化 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不再局限于工业内部,越来越多地表达 为一个综合和开放的创新体系。政府、企业、协会、市场和相关产业等都是推动 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体,既分工协作,又相互渗透;产业 集群开展已从硬要素组合转向软要素支撑为主,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在推动转型 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开展越来越趋向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 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常态。 三、对我省工业园区“xx〞规划的建议 我省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较大的,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政策的 牵动下,重点产业基地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兴旺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除了园区区位商系数低、关联度差、创新能力低、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聚而不集 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开展规划雷同、缺乏比拟优势、公共平台建设严重滞后、 专业招商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局部园区,特别是县域产 业集聚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市场发育尚未健全、经济处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据本地的比拟优势选 择适宜产业,引进或培育出具有较强衍生能力的关键企业,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 相关企业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浙江的开展经验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但如何取其精华,用于我省工业园区 开展的指导和借鉴,是我们考察组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就结合我省重点工业园 区的开展现状,提出在制定产业集群“xx〞规划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协调实施重点园区开展规划。以扶持开展千亿产业 集群为重点,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工程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依 托中心城镇和重点区域,鼓励企业聚集、产业集聚,努力实现区域布局优化和产 业升级。
(二)大力招商,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与世界 500 强、国内 100 强、 行业 50 强的企业合作,并以此逐步引进整个产业链;创新招商方式,推广特色园 区的成功招商经验,加快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通过集群式招商,承接产业的整 体转移。
(三)抓龙头企业,提高集群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 企业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 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不断将一些
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和特定的生产工艺别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 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开拓市场。通过推介会、产品说明会、博览会、集群配套产品 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市场,鼓励本地企业、用户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围绕 骨干企业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更多的效劳,制定并实施鼓励政策。
(五)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新兴产业。我省现有 16 个列为重点 开展的特色产业基地,其主导产业大都属于新兴产业。以国家推进装备制造、化 工、汽车、有色、钢铁、电子信息、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振兴为契机,安排专 项资金,不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产业开展水平,使其 真正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错位开展、竞争力强的品牌产业集群。
(六)积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企业设立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大力推进科 研院所和园区的合作,将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力量引进园区;每年重点支持 100 个市场前景广阔的自主创新工程的研发与产业化,以此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 园区内产业集群开展,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建设。
(七)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开展中的资金问题。鼓励企业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直接 融资以及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乃至利用参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要促进各银 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建立“银、企、保〞合作机制,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积极推进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培育、辅导、推荐等上 市工作,支持对产业集群开展有促进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开展,增强企业再融资 能力。
(八)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效劳平台。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 有偿效劳〞的原那么,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官助民办〞的效劳
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面向产业集群内部广阔企业的技术研发应用、信息效劳、人 员培训、质量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产品交易与物流配送等公共平台建设。
(九)继续加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立工作。通过标准各级新型工业 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准、加强政策支持、建立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和召 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创立工作的引导作用,推动我省千亿产业集群 的培育和开展工作。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