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建设打造长三角中心区科技生态城
在宜兴,34公里的太湖岸线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以“科创”之名被重新定义。今年三月,《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一轴四谷三区多点”的空间格局,既是宜兴集自我优势发力科创之城的自信,更是宜兴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南翼动力源”的核心所在;“依山傍湖环氿揽川”的发展形态,既是宜兴与生俱来的生态禀赋,更是宜兴以科创贯穿发展,打造“长三角中心区科技生态城”的壮志豪情。
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强调,要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深化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关键抓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推进,举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智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蕞强引擎。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科创资源,谋求环太湖科技圈协同发展
“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要积极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契机,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加快塑造一批凸显区域特色、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打造区域未来创新磁极。远期突出面状辐射,带动太湖湾科创带周边区域分工协作,实现无锡全域、环太湖地区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参与太湖湾科创带规划编制的长城研究院副所长蔡杰说。
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无疑是无锡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头号工程”。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宜兴有基础和优势,也有底气和信心。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寿彬介绍,宜兴地处苏浙皖交界区域、沪宁杭几何中心,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宜兴综合实力强,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工业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前十位。
“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独特地貌成就了“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宜兴还有着同类城市不可多得的人文和生态优势。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走出30名两院院士、100多名大学校长、一万多名教授学者及政商各界的乡贤精英。
陈寿彬披露,在新的《规划》中,太湖科技创新带将重点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以及电线电缆、节能环保、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布局5G及未来通信、工业互联网、航天航空、北斗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等一批未来产业。在内地率先探索以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模式,实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遴选承担单位,精准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建好太湖湾,宜兴需要破题,更需要一些‘超常规’”。宜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晓萍坦言。放眼长三角,宜兴的科技创新实力水平还不够高,创新资源的集聚度还不够足。让太湖湾科创带的建设助力宜兴“弯道超车”,双招双引是重要突破口。通过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宜兴要加快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资源落地,打造整合优秀乡贤、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多元科技人才群体。
以“乡贤”为主抓手,今年,宜兴将重点实施“氿子兴宜”工程,围绕一支专班队伍、一个乡贤大数据库、一场乡贤大会等引导乡贤回乡开展科技合作、投资创业。除此以外,宜兴还将探索实施“桑梓引才大使计划”,邀约顶尖乡贤担任“引才大使”,为科创带引才荐才。
按照规划,到2025年,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基本建设成型,“科产城人”融合的城市创新新空间格局初具形态,在双创要素、创新实力、产业高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以双创要素为例,到2025年,宜兴要累计引育各类人才数量24.6万人,累计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5家,累计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
太湖湾科创带将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1+N规划和政策体系,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以四大圈层联动,推动构建由内到外、从弱联系到强链接的创新经济生态圈,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的科创带是科创赋能产业、产业承载科创,将会是长三角中心区科技生态城、太湖湾科创带南翼动力源。” 陈寿彬表示,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将打造成为内地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极点。
启动“135”战略,绘就科创带发展蓝图
绘好一张图,谋求新跨越。推进科创带建设,宜兴拿出了一份“135”战略计划。“1”为构筑“科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生态主线”为创新驱动、创业推动、开放带动三大动力,“5”即空间统筹、产业生态、双招双引、开放创新、生态赋能五大战略任务。
在3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轴四谷三区多点”的空间格局赋予了科创带无限的想象空间。沿宁杭高速公路、东氿大道、渎边线打造的科创带创新发展联动轴就是一根“大动脉”,在这根“大动脉”上,既有高端的研发平台、创新型企业等科创资源“硬实力”,也有水城、山城特色景观资源“软实力”。未来,“一轴”带动的是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创新。
新庄科教谷、陶都科创谷、培源科学谷、环氿科技谷,“四谷”挑大梁,既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更是创新创业创意的辐射者。以培源科学谷为例,该区域将充分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创慧谷(宜兴)园区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而新庄科教谷更像城市发展的“智囊团”,将依托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宜兴大学城人才交流中心等平台,打造科教智力资源高地。
“三区”即锡宜协同发展区、宜兴环科园和宜兴经开区,是“四谷”创新创业资源溢出的“承载者”,通过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为科创带高技术制造承载区。其中,宜兴环科园将通过零碳创新中心、西门子能科制造中心、环保装备标准化科技创新中心、碳金融的建设,打造“创新零碳谷”。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宜兴的“多点”布局正是这样特色鲜明而合力强劲。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通用航空产业园、5G智慧小镇……瞄准宜兴现代产业发展体系,18个乡镇、街道都在太湖湾科创带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以一个个特色产业科技园实现多点联动。
打造以生态为本的城市客厅,吸纳一流科创资源
“规划的编制必须要思考宜兴有什么,也就是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宜兴科创带的硬实力、特色牌。”宜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晓进坦言。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便是宜兴建好科创带的底气与信心所在,以生态为本、人文为魂的城市客厅吸纳一流的科创资源。
打造拥湖环氿发展的生态标杆区,宜兴所要着重的不仅是厚植生态基底,做好太湖水治理、蓝天、碧水、净土等这些生态环境治理硬杠杠,更是要为科创项目落地提供更好的空间支撑。眼下,宜兴正在对城市内涵做深度的挖掘。未来,宜兴将重点拓展南部休闲养生和特色文化体验功能,加快打造西氿、团氿、东氿至太湖的水城特色景观,宜南山区至宜城城区的山城特色景观。
据宜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宜兴还将充分研究“渎”形态,创新性构建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的有机融合,如环湖创客基地、湖荡艺术村、数字村等新型业态,与滨湖马山等地区错位发展,为科创项目落户提供更好的空间支撑。
优质的山水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蕞终要实现的,便是向科创发展动能的转化。聚焦文旅功能与科创需求结合点,宜兴将谋划打造科技峰会、产业峰会等品牌大会,依托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大拈花湾等文旅项目加快发展高端会议旅游。而在这样一个目标定位下,宜兴更是创新提出打造“院士之家”创新平台载体。据了解,“院士之家”将选择建在距离产业园区近且生态优势突出的区域,集服务、交流、引智、助创功能于一体。前期以生态旅居村为重点,邀请和吸引院士、专家团队来宜进行学术交流。未来拓展打造科研创新园,探索完善科研试验区、创新服务区等功能,开展人才、技术、项目等对接。
“立足科创带,宜兴目标明确,要打造成为拥湖环氿发展的生态标杆区、科产城人融合的人文示范区、科创资源汇聚的区域协同引领区、现代产业集聚的绿色循环先导区。”陈寿彬表示,未来科创因子的注入,将盘活产业、生态、人文、城市,科创将成为宜兴城市新IP。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